从吴用的角度出发,在坚守诚信的前提下,去为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孤寡老人办寿宴,如何确保收益呢?这个非常难,除非你要比这个老人更了解老人的社会关系。如果老人还有很高的价值,他自己会不了解吗?他的朋友会不了解吗?你真的一个亲戚都没有了?
如果我是一个婚庆公司老板,有一对小夫妻没钱办婚宴,让我出钱来办,收的彩礼都归我,这个生意我是绝对不敢做的。在信息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信息少的一方几乎不可能赢,凡事都是如此。
礼金问题,我把所有可能性做了组合,没有一种完全合情合理的,我排出来。
周动机:搞寿宴不为钱。吴动机:搞钱。
周的行动,不要钱分两种,一是不要宾客的钱设为A,一是收了钱自己不要全给吴设为B。知不知道吴冒充他儿子呢?也是两种,一是知道设为1,二是不知道设为2。
A+1:这形式下,办酒席的钱一定是周自已出,认儿子保全面子可以理解。但吴很难答应,很难想像这模式下,有足够的利润办一场体面婚礼。
A+2:这形式下,周不想要钱也不会收钱,吴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替他收,周还是会给吴办寿宴的钱,吴收不收呢?不收,怎么解释?收,那不是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B+1:周大爷也收钱,并让吴用去代收,收了全归吴用,自己不过问金额。问题就是周大爷的心智,他为什么要这样?这些钱以后是要周自己还的。也有一种可能是风险对赌,演唱会一样,歌手只收出场费,亏和赚都是主办方的。但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周一定比吴更了解能收多少礼金,并且他可以影响老友送的礼金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周知道自己要死了,不考虑还。但周为什么要为一个刚认识的人,去坑自己的老朋友呢?
B+2:没存在的必要。
若不是上述四种,请赵兄斧正。
艺术是非常主观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有人说凤姐比冰冰漂亮,你也没办法从逻辑上去驳倒他。
我故事里王二麻子为什么要饿死了,里面有说居民不敢出城,庄稼没人管了,自然大家就没有多余的粮食给要饭的了。你说他们胆小,其实他们还有饭吃,只是不多,等他们真的没饭吃了,胆子就会大起来。人还有退路的时候,很难真的勇敢起来,你说对嘛。
闭塞只是个象征意义,路肯定是有,可以是不方便出去也可以是他们认为自己没必要出去。为什么要长卷,主要是他们没见过外面美好的世界,他们的只知道他们看到的东西,至于画的好不好,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概念,他们没见过更好的风景和更好的画,所以他们一直觉得自己画的非常好。明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出去的路很方便,但还是很封闭。
电影的好坏有剧本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好的电影一定有一个不错的剧本,但不是等比例关系。好的剧本一定能拍出好的电影嘛?拿电影的好坏来论证剧本的好坏,还是有一些局限性的。
立意需要故事来表达,而故事需要主题,也就是一个内核,它保证了故事一直围绕这个中心点来叙述,同时也为故事设置了一道无形的边界,让故事有一个属于它的范畴,里面所有人物组成的因果关系,就是他的逻辑叙述线,而最初的那个因,就是所谓的逻辑基础,它可能在故事开头,也可能在结尾,也可能在中间,不管作为创作者还是作为观众,都要找到故事的逻辑基础,因为它是发起点,而它发起的目的,或者说它的目标,就是故事的主题,而人物完成目标(或者没完成)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影片的立意,它们是相辅相成,是环环相扣,没有哪一个环节是独立存在的,组成在一起,就叫故事逻辑。
第二个问题,我早在《谎言与阴谋》评论区告诉过你了,你可以做多种假设,但要懂得辩证,看哪一种设定更符合剧情,符合故事逻辑,男主人公不是头脑一热想找个假爹,他是找朋友借钱,吐槽老板给自己办寿,朋友提醒他也可以给自己父亲办寿,男主觉得父亲不可能同意,朋友才出主意让他找个假爹,正好此人就职的养老院,有个周大爷在为办寿的事情发愁,男主本不同意,回到公司又随了两份高额礼金,被逼无奈才随此下策的,看到了吗?有前因后果的,有铺设递进的,不是脑袋一热做出的决定,你不看剧本,就是随口一问,我不回答吧,显得没风度,回答吧,又得想上次一样,毫无意义的复制粘贴。换你也受不了吧?第三个问题,超出了故事范畴,可以回答但没必要。就像我问你药神男主最后为什么不去找自己的儿子?他以后一辈子都不去找吗?这样的问题有意义吗?再来说说故事立意,主题,和逻辑叙述的关系,一部影片的立意确实分高低,但标准不是挑战强权,而是表现出的深度,像张艺谋的《活着》,你能说他的立意低吗?
现在,我们在回到你最初所提的三个问题,第一,法律上礼金归周大爷所有,第二,为孤寡老人办寿,为什么非以周大爷儿子的名义,不以其他比如商业机构,社会热心人士等,第三,收到的礼金最后还礼需要谁去还。第一个问题,在我的故事逻辑中不存在,因为二人商议好达成了协定,周大爷不想要钱,他就是想热闹一下,有人帮自己办寿就行,男主想借此邀请自己的同事,收回以前付出的礼金,也是无奈之举,二人各取所需,两全其美,符合剧中设定,逻辑自洽,有什么问题?如果你非以现实逻辑衡量,通过上面的例子已经告诉你了,人类已知的所有故事作品都是不成立的,再伟大的电影也做不到,药神男主为了救人,所以他违法就有情可原吗?医药公司的利益谁负责?没了利益谁还投入资金开发新药?没了药以后人们生病怎么办?全部等死吗?这不是救了眼前人,坑害身后人的行为吗?如果他的行为值得称赞,那是不是以后只要是救人,违法行为都能被原谅,那我为了救人可不可以去抢银行?这就是现实逻辑推导出的后果,超过了故事逻辑,甚至超出了故事想表达的范围,这样无线延展没有丝毫意义,不是不能讨论,只是不要在故事中讨论,因为故事是有范畴的。
观众更愿意相信,如果换作自己,也会那样做。所以男主最初人品缺失的设定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是他最后完成人性光辉逆转的加分项,使故事更具冲击力,不信换个真善美的人设试试,效果绝不会这么好。《让子弹飞》也是同理,不同之处在于它像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一样,赋予人物一种夸张荒诞的色彩,但台词又符合常理。影片开始子弹打出,马绳过一会儿才断,斧子砸进铁轨,火车腾空而起,这一系列超常规的表现手法,以及随后张麻子和师爷的对话,就是告诉观众,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从这一刻起,我们就进入到了让子弹飞所设定的的故事逻辑当中,一句话,土匪斗恶霸。那么张麻子为什么不在酒局上杀了黄四郎?因为杀黄四郎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没有黄四郎.......们,所以张麻子要等,等百姓,等百姓信任,等百姓怒,等百姓觉醒,只有他们觉醒,黄四郎才不会复活。那么张麻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张麻子代表谁,黄四郎代表谁,他做的一切代表着什么,我就不多言了,这部影片的立意之高岂是暗讽官场那么简单?以上我所提到的三部影片,如果纯以现实逻辑,哪一样是能说得通的?以故事逻辑,哪一样都能说通,因为自洽,明白了吗?
而美剧《越狱》则对男主的设定,进行了全面优化,为什么?因为他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越狱,如果他不是工程师没有图纸,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他绝不可能完成,影片就没法做到逻辑自洽。那么一部电影是否就不需要现实逻辑了?不,如果说情节设定和表现手法可以天马行空,那么情节中所包含的内容,尤其是人物性格,台词对话,情绪转换,则必须遵守现实逻辑,可以适度夸张,但决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脱离观众的思维习惯,否则观众就会产生强烈的疏离感,一直游离在故事之外,无法入戏,《一步之遥》就是典型,《无极》更是典中典,当观众无法进入作者营造的故事逻辑中,自然就会回到现实逻辑,以现实逻辑看待一部电影,后果可想而知。剧情需要情节推动,情节由人物互相之间的行为来组成,所以以上三点因素必须贴近现实,即便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也决不能让观众有疏离感,这就是很多导演表达过的,所谓说人话。所以《我不是药神》男主明显人品缺失,后来赔钱犯法救人,也不会让人觉得假,因为这部剧所有的人物塑造,都堪称完美,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每一次情绪转换,都显得那么真实,让观众完全置身其中,进入到影片所营造的故事逻辑当中无法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