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特困高原落后农村曾经发生的真实故事,而且时间过去并那么长 ,但为了确保别人的隐私不被泄露,本人只好把故事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去,并适当作了加工,所有的人名、地名也虚构了。本人写此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新世纪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爱戴、如何尽孝老人。数千年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值得我们下一代深思啊。
胡老师,您好!
您先打开360安全浏览器,在360浏览器框内打出“中国编剧网”这几个字来,然后点“搜索”,等电脑桌面最终弹出来菜单栏中有“剧本免费登记”(登记中心)后,您再在左上角找出会员登记中心,准备把个人信息登记加入中国编剧网,成为该网中的一名会员后,才开始投稿。您试试看吧,总之,您不比我笨。
笨人的拙作能够得到其他老师的喜欢,这就是对笨人最大的支持,笨人将感激不尽。如果还有其他老师对拙作需要进一步表演,笨人再不优惠一些,那就是真的不是人啦。需要笨人拙作的影视圈老师们,请设法跟我联系。谢谢各方达人的支持。
黔中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大部分家长都外出务工,就基本上把孩子留在家里自由上学。于是留守儿童就这样多了起来。由于很多家庭为了找钱,竟然忘了对孩子从小起就应当而且必须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与引导。如果“听之任之”,则只能害了孩子。本剧就是通过一户贫困农家在城里务工的细微刻画,展示了从黔中直至全国,仍有一部分人“人穷智不穷“”,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终有一天能对社会、对国家成长为有用之人。
感谢胡祥老师能看得上我的拙作,其实我写的写作水平尚待提高,而且这些发表出去的作品都是十多年前至二十多年前的作品,它的语言技巧本身还不很令人满意,近十多年来,我基本上都没有新作品,是因为家庭负担过重,加上个人忙于应付复杂工作的原因罢。原本要在这几年完成一部民族歌剧和两部长篇,都一直耽搁下来。既然连我的旧作都有你们老师看得上,看来我还得完成我心目中的“理想作品”,并希望更多的老师能给予提出批评斧正。谢谢大家的支持。
你将我带到了石头寨,了解了布依人的人情风俗,让人懂得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罗老师,我很喜欢你的作品,能否留个联糸方式,向你学习。
有读味,文学性强,不同于其它的分镜本、导演本。就是故事有点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