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简要梗概:
杨纪信扎根荒山,修渠造地带富一方百姓的传记故事。
详细梗概:(1787字)
太行山下,出生于1942年的杨纪信,成长于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年代。父母朴素的价值观教育,使他从小就对乐于奉献、亲近百姓的驻村干部充满景仰。
17岁入党,18岁任生产队长,19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杨纪信,将董庄村建设成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先进村。上级推荐他到中央团校学习回来,准备提拔他到县里任职,但他认为自己在农村长大,熟悉土地,恳请上级派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展工作。
上级将他派到小店河公社任团委书记,他迅速跑遍全公社每个村子,熟悉了基层情况后,要求到最艰苦的农村去驻队。
杨纪信来到靳庄村后,主动住在最穷因的小生家里。杨纪信跟小生“搭老通”睡在狭窄的下屋里,跟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头驴。靳庄村村民常年翻山挑水,生活非常不易。杨纪信除了出工、帮五保户、军烈属挑水,还去周边山上四处找水。村民偶尔的一个趣事让他明白,西河沟的一洼泉眼,可能会有充足的水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几经失败,终于将水源引到包括靳庄村在内的三个自然村的地里和村头。
杨纪信回到家里,他的父母及妻子,得知此事,非常自豪。
池山村因为地质原因,周边没有任何水源,杨纪信想出妙招,要打旱井贮存雨水。但村民迷信,不但不敢为之,还加以劝阻。杨纪信自己打出一眼旱井,感动村民,全村迅速打了30多眼,解决了大家的用水难题。
26岁的杨纪信被任命为小店河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号召所有干部向他学习。
杨纪信带领全公社干部到红旗渠参观,并向总设计师张震书记请教,后又到辉县参观他们治山治水的成果,并向赵得胜书记学习。回来后,他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制定了“旱地变水田,沟岭变通途,荒山变绿山,乱石滩变成米粮川”的宏伟计划。他们从群众中发掘能人并予以重用,先后建了机械厂、暖气片厂和罐头厂,并重用右派水利专家,对全公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他将张震请到公社,对规划建设给予详细指导。张震感叹自已在林县干了15年县委书记,动用10万劳力修红旗渠,修了10年还没有完全配套,并问杨纪信能在小店河干多久?杨纪信说:我就是在小店河再干30年,也才50多岁。这辈子能让小店河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杨纪信扎根荒山,修渠造地带富一方百姓的传记故事。
详细梗概:(1787字)
太行山下,出生于1942年的杨纪信,成长于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年代。父母朴素的价值观教育,使他从小就对乐于奉献、亲近百姓的驻村干部充满景仰。
17岁入党,18岁任生产队长,19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杨纪信,将董庄村建设成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先进村。上级推荐他到中央团校学习回来,准备提拔他到县里任职,但他认为自己在农村长大,熟悉土地,恳请上级派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展工作。
上级将他派到小店河公社任团委书记,他迅速跑遍全公社每个村子,熟悉了基层情况后,要求到最艰苦的农村去驻队。
杨纪信来到靳庄村后,主动住在最穷因的小生家里。杨纪信跟小生“搭老通”睡在狭窄的下屋里,跟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头驴。靳庄村村民常年翻山挑水,生活非常不易。杨纪信除了出工、帮五保户、军烈属挑水,还去周边山上四处找水。村民偶尔的一个趣事让他明白,西河沟的一洼泉眼,可能会有充足的水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几经失败,终于将水源引到包括靳庄村在内的三个自然村的地里和村头。
杨纪信回到家里,他的父母及妻子,得知此事,非常自豪。
池山村因为地质原因,周边没有任何水源,杨纪信想出妙招,要打旱井贮存雨水。但村民迷信,不但不敢为之,还加以劝阻。杨纪信自己打出一眼旱井,感动村民,全村迅速打了30多眼,解决了大家的用水难题。
26岁的杨纪信被任命为小店河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号召所有干部向他学习。
杨纪信带领全公社干部到红旗渠参观,并向总设计师张震书记请教,后又到辉县参观他们治山治水的成果,并向赵得胜书记学习。回来后,他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制定了“旱地变水田,沟岭变通途,荒山变绿山,乱石滩变成米粮川”的宏伟计划。他们从群众中发掘能人并予以重用,先后建了机械厂、暖气片厂和罐头厂,并重用右派水利专家,对全公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他将张震请到公社,对规划建设给予详细指导。张震感叹自已在林县干了15年县委书记,动用10万劳力修红旗渠,修了10年还没有完全配套,并问杨纪信能在小店河干多久?杨纪信说:我就是在小店河再干30年,也才50多岁。这辈子能让小店河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编辑: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