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歌奏响,警报长呜,静默致哀,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认真细读80多年前,一个由日本侵略者日本士兵,被八路军俘虏后,转变立场,加入日本反战同盟,成为日籍八路军战士,中共党员,在瓦解日军、创建东北航校、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砂源孝雄的特殊【抗战】,没感觉有什么不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待人宽厚,懂得感恩: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同时,也缅怀一切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友人。把这样一位反战日本友人的故事,搬上银幕,完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认知。但作为影视艺术的【电影剧本】,却值得商榷。由于剧作家掌握的史料有限,许多重大细节描写的不真实具体,在理论上对反战日军战士的立场转变把握不准,没有共产党人的帮教,他们会改头换面,转变认识吗?八路军、共产党形象的缺失与苍白,才是此剧致命伤。他瓦解日军、为创建航校、参加抗美援朝斗争,全几笔带过。由此可见,剧作家在驾驭这样重大而又敏感题材上,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