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
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
2021-B-03058】
【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经作者本人允许改编后的剧本,方可拍摄,且拍摄完成后由作者本人核审同意后,再上报相关部门核审通过后方可。】
80年代 事实改编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人物简介:
[展开]
我:小时候学龄前儿童
哥哥:小时候小学生,比我大两岁
妈妈:30所左右中年妇女
舅舅:20多岁社会青年
四个乞丐:老中青小
服务员:中年男/女人
简要梗概:
我在公司吃午饭时,随着“节约粮食”的广告想起小时候(80年代)的最难忘的一顿饭。
“我”跟随妈妈去河南姥奶家一次探亲的经历,详细叙述描写了“我”在遇到从所未见过的饭菜时感到非常委屈,难以下咽。
然而就在我们离开时,突然出现的几个乞丐将我们不要的饭菜全都包了,当我看着小乞丐吃的津津有味,开心的样子,感染到了小时候的我。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响应国家号召珍惜粮食的微小说,可改编成公益广告类宣传短片剧本。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午间走在去饭堂的路上,地面仿佛都要被烤熟了,连日来的高温酷暑,庾信的《奉和夏日应令》倒是应景。麦子已经收过了,地里的包谷也应该有一人多高了吧!想着,已习惯性的将食堂提供的午饭端上了桌子,饭堂的电视里依旧在这个时间段里播报着“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的各类公益广告,长征路上红军缺衣少粮的场景与眼前白花花的大米饭让我联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桩往事。
那时的我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改革开放的春风也还没有吹起来(80年代),同样的盛夏,骄阳似火,妈妈和舅舅领着哥哥和我去郑州走亲戚。从西安到郑州整整坐了两天的绿皮火车,一项喜欢听火车在铁轨上跑动时发出的“咣当咣当”声的我,也经不住因为吃不惯火车上饭食而饿的前心贴后背的感觉,那次下车后在记忆中肯定是找不到对火车丝毫的留恋的。妈妈领着我们找了家较为体面的饭馆,点了餐、付了钱,一同坐在圆桌前看着服务员走来走去的忙活着,心里期待着丰盛的饭食。期待是一种煎熬,不停左顾右盼的我终于等到了妈妈和舅舅点的饭菜端上来的时刻,矮小的我迫不及待的试着踩着凳子腿上的撑子稍微站的高一点,好早一点知道这顿丰盛的午饭到底都有些什么。匆忙中扫见了妈妈面前盛着米饭的碗,上面黄黄的还有许多小黑点,心里纳闷,不是大米饭,这里的人难道吃的是小米饭?哥哥已经一只手抢过自己盛着米饭的碗,一只手抓过了筷子,但很快又放下了筷子,对着饭碗做出要呕吐的样子说:“太恶心了!”。这时我的碗终于被服务员送到了眼前,这里的米饭都是用碗直接上锅蒸的,定睛一看,原来不是小米,而是米糠和蒸的胖乎乎、软乎乎但还保持的非常完整的米虫,那些小黑点正是这些米虫的脑袋,密密麻麻整碗都是!舅舅和妈妈相互惊异的看了下对方,而后看看邻桌别的的客人,我和他们一起,把目光转向其他顾客,见他们正慢条斯理的吃着,桌子上多少有些拨出的黄黄的东西,想必和我们的一样,且已经习惯了!
“我不吃!”哥哥双臂抱怀、努着嘴叫嚷着,摆出一副绝不接受的样子。妈妈看看哥哥又看看我,我一脸委屈地直摇头,虽然肚子咕咕地叫着“饿了饿了!”。“看来是平常给你们吃的太好了,人家都吃的,你俩吃不得,这可是交过钱的。”妈妈说着拿起筷子,带着嫌弃和无奈的神情拨开米饭碗最上面的一层,露出白花花的大米饭来,转忧为喜的对我们说:“看,米饭在下面。”舅舅一项很听妈妈的话,首先……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